這段時間一直呆在廣東潮州過年,期間沒干別的,就是陪伴家人。
當然,我依然保持著隨時記錄和思考的習慣。所以趁著收假,我把在潮州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些商業觀察見聞和大家分享。
01
賣腸粉是
輕創業的好項目
腸粉成了我過年這些天吃早餐的首選,幾乎每個村里面都有一兩家賣腸粉的小店。
我經常去的那家店離我家不遠,典型的夫妻老婆店,店主都很年輕。
可以猜想他們是在外打工之后,最終選擇回來開店的,店鋪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。在潮州韓江附近,有諸多農民自建的多層住宅。
小店的腸粉品種不超過10樣,最簡單也是爆款就是普通的肉+蔬菜+雞蛋,還可以單獨加皮,最便宜的一份6塊錢。
三四張小桌子就可以開業了,我在那里吃的時候,三個人的早餐花了22塊錢。
短短的20多分鐘時間里面,我至少看到了10多位客人,除了堂食還有外帶的,我預計僅一個早上的收入平均在300-600元。
為什么說腸粉是輕創業的好項目呢?
因為相比其他的投資來說,它的整體投入的確少的可憐。
其一制作腸粉的蒸爐設備,一般4-6個蒸屜的不超過500元。
其二是原材料,米漿和蔬菜、肉、雞蛋,按照制作的份量,一份成本應該就在2元以內。
從技術條件來說,最核心的就是制作腸粉的工藝,這可能是營業最大的學習成本。
我個人覺得賣腸粉和賣山東煎餅無論是投入還是收入情況,都是相當的。
我所舉例的店鋪僅開在村里面,早上賣完就不賣了。
而那些開在鎮上街道的店鋪,則是從早到晚都營業的,吃的品類也比較多,除了腸粉、還有粿條等,那么一整天的收入應該會更加可觀。
02
賣腸粉也有
創新的機會
我剛才說了,村里面的腸粉店早上賣完就會關門。
所以有一天我去鎮上一家腸粉店吃,之前對于腸粉的印象都是白皮的。
而這次我去吃了一家店鋪是黑米皮的,我覺得無論是視覺還是味道都很不錯。
那時候我就在想,除了黑皮腸粉,如果還有彩色腸粉的話,對于一些年輕人、小孩子也肯定是有吸引力的。
我覺得貴個一兩塊錢,一定是有客戶愿意買單的,這不就是所謂的產品差異化,微創新嗎?
所以,我們自己當下在做的一些業務,也還可以仔細去思考下,還有哪些值得挖掘和創新的空間。
03
喝茶只喝潮州鳳凰茶
我記得四五年前初到潮州的時候,我才感受到,原來潮州人這么愛喝茶。
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商務公干,亦或是街邊商販,幾乎是茶不離手。
比如我這次和親戚去一個濕地公園休息,他們都自帶著茶具。
如此高頻、剛需的茶消費,讓我看到了一個龐大的、準確的茶葉市場。
我問過家中親戚,他們常喝的鳳凰茶,普通的一斤在四五十,中等的在兩三百,貴的過千。
一般一個月普遍消費在2斤左右,一年就是20多斤,意味著一年茶葉的消費在1000元上下。
所以這么粗略的估算,潮州本地的茶葉消費市場也有近十億的規模。
因為村長自己家里面也是賣茶的緣故,所以幾年前我就想把黃山毛峰、祁門紅茶賣到潮州去。
但這幾年的嘗試,讓我再次明白一個道理: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。
不能說沒有進展,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能夠接受黃山毛峰的清香,祁門紅茶的濃香,只是每年我們在潮州賣出去的黃山茶份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其實我后來仔細想想了,這個道理和在黃山本地賣西湖龍井、云南普洱一個道理,哪怕有人喜歡,但畢竟是少數。
另外,因為喝功夫茶的緣故,也帶動了茶具、電熱茶壺的銷量。
04
美團電單車
搶奪下沉市場
2-5公里短途共享出行領域里面,電單車的競爭十分激烈,畢竟它的出行效率比自行車高多了。
我在杭州部分區域看到的電動車以滴滴青桔和哈啰為主,很少看到美團電單車的身影。
但我在潮州就只看到了美團電單車,網點十分密集,使用的用戶也很多。
圖:美團電單車
盡管一線城市的人口多,上班族多,但是這樣的城市競爭也十分激烈,甚至還有同行的惡意舉報和車的扣押輛。
而在四五線城市,可能布點的難度沒有那么大,反而還會受到政府一些招商部門的歡迎。
另外有些看起來的小城市,其實用戶規模和使用頻次一點也不少。
這也是典型的小城戰略,就像以前做外賣打戰的時候,餓了么和美團投資數億搶占遠在云南大理的市場。
順便提一句,在潮州的街頭門店外,也有許多立式的移動充電寶柜。
05
潮州也是
摩托車的天堂
我記得我第一次開車到潮州的時候,就被潮州滿大街的摩托車場景震驚了。
相對于杭州這樣摩托車嚴控的城市,潮州就是摩托車的天堂,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身處泰國、越南的街道上。
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摩托車,而且很多家庭當中的女性能熟練騎行摩托車。
我不禁好奇,對于潮州這樣一個城區不大且道路不是十分崎嶇的城市,為什么有如此多的摩托車。
根據潮州統計局2019年潮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,潮州2019年常住人口265.98萬人,摩托車48.2萬輛,比2018末增長5.9%。
所以在潮州的街頭,小品牌的電瓶車店鋪很少看到。
由此我聯想到,在潮州除了銷售、維修摩托車的生意外,關于摩托車的一些外觀的小改裝是不是也是一個小的生意切入口,比如顏色的噴涂、個性化車貼等等。
06
拖鞋是
家庭必備單品
可能是受氣候和文化習俗影響,在潮州進門必脫鞋、換拖鞋。
拖鞋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家居品和消耗品,我覺得從一般家庭里面搜出十幾雙拖鞋是很有可能的。
比如我這次回去串門,去了幾個親戚家中做客,每次吃飯都是十幾個人,每個家庭就要為別人準備好拖鞋。
而像我在杭州,家中常備的拖鞋也就四五雙,偶爾還會用鞋套。
07
電視依舊是家里
使用頻率最高的大屏
我住在我姐家的這幾天時間里,只有春晚那一個時間段簡短看過電視。
其余所有的電視時間,都被家中的小孩子占據著,他們僅播放動畫片和短視頻兩個內容。
因為我在杭州,我們家里面的電視一年打開的次數不超過10次,哪怕近一年有父母來住也是如此。
所以我一直用自己的處境去設想,電視還有人買嗎?買了還有人用嗎?電視廣告還有人看嗎?
而這段時間和大姐家的小孩子接觸多了之后,我發現電視機最大的消費者之一是孩子。
許多少兒相關的互聯網項目也都在電視上投放廣告,比如少兒英語。
還有電視節目的會員也幾乎是為兒童開通的,許多小孩子想要看的動畫片都是收費的。
剛才說了,除了播放動畫片,還有短視頻的內容播放也是很高的。
我相信這也是受到抖音、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影響,所以現在電視上有專門的短視頻頻道。
用戶可以直接通過電視刷短視頻段子等節目內容,說實話,視覺效果比手機還好。
這也給我來了另外兩個思考:
其一是豎版電視或者可以旋轉的電視會有一小波潮流。
其二是商品通過短視頻+電視大屏呈現,也許會有銷售帶貨的可能性。
08
本地電視廣告
也有價值
我呆在媽媽家時,我發現他們經常收看的頻道反而是潮州本地的電視臺,比如潮州本地的新聞、潮劇等等。
在看本地電視的時候,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現象。
那就是以本地方言拍攝的廣告,我關注了其中兩個廣告。
一個是地方樓盤的銷售廣告,一個是針對老年人腰腿疼痛的保健品廣告。
方言廣告不僅有親切感和信任感,最重要的是廣告投放的內容也算是很精準的。
我記得我媽媽就曾在本地的電視購物頻道上打電話買過商品。
所以如果你在一個四五線的縣市做推廣,比如黃金、汽車、餐飲、醫療、展會等產品,其實本地的地方電臺是很有信任力和號召力的。
注:文/十里村,文章來源:十里村(公眾號ID:shilipxl),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。